角化型足癣,是足癣的一种类型,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趾间、足底及足侧缘的浅表真菌感染。角化型足癣临床上最多见,约占足癣的一半以上。
角化型足癣病程较长,皮损范围较广泛,足跟,甚至整个足底及侧缘角质增厚、脱屑、干燥,冬季足跟及足缘可发生皲裂。此型并发甲癣的比例也相当高。根据其典型临床表现及皮屑真菌检查阳性,即可确诊。治疗目标是清除病原菌,快速解除症状,防止复发。可采用外用药、口服药或二者联合的方案。该病常用药物有咪康唑、特比萘芬、阿莫罗芬、环吡酮胺、利拉萘酯、水杨酸、土槿皮等制剂。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足癣的严重程度、合并疾病及患者依从性等因素。
足癣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复发或再感染。预防角化型足癣需注意个人、家庭及公共卫生,穿透气鞋袜并勤换烫晒,积极治疗自身及家庭成员的癣病,定期为宠物体检和治疗癣病。
角化型足癣是足癣的一种类型。其是由皮肤癣菌病(一类主要引起皮肤及附属器感染的真菌)引起的趾间、足底及足侧缘的浅表真菌感染。该病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感染引起,其中红色毛癣菌占50%~90%。
足癣在全球各地均有发病,其发病率有区域性差别,据报道,欧洲平均发病率约14%,其他大部分地区的发病率为18%~39%。由于真菌在温暖潮湿环境中更易生长,中国南方发病率比北方高,夏季足癣的发病率比冬季高。足癣可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污染物与人之间传播。如皮肤接触,混穿鞋袜,共用拖鞋、脚盆、毛巾,赤脚在地板上行走、公共浴室、健身房、游泳池等场所均可出现真菌传播。患者自身不同部位之间也会传播。有三分之一以上足癣患者常伴有指/趾甲的感染。足癣有一定的家族易感性。环境因素在足癣发病中也起一定作用,湿热地区和高温季节是足癣高发的诱因。足多汗、穿透气性差的鞋袜,糖尿病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足癣发病率较高。
足癣有较高的复发率,约84%的患者平均每年发作2次以上。足癣对患者的健康、工作、社交及日常生活有明显的影响。足癣继发丹毒、蜂窝织炎等感染的比率高达40%。
角化型足癣主要通过接触传染,用手搔抓患癣部位或与患者共用鞋袜、手套、浴巾、脚盆等是主要传播途径。
角化型足癣临床上最多见,约占足癣的一半以上。病程较长,皮损范围较广泛,足跟,甚至整个足底及侧缘角质增厚、脱屑、干燥,冬季足跟及足缘可发生皲裂。此型并发甲癣的比例也相当高。这一类型容易被患者忽视。
角化型足癣具备典型的临床表现,刮取皮屑在显微镜下检查,真菌检查阳性,即可确诊。
角化型足癣临床上非常常见,这种类型的足癣患者仅表现为掌跖部位皮肤干燥脱屑,很多患者可能以为自己是单纯皮肤干燥,特别是到了冬季症状尤为明显。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又称为层板状出汗不良。对称发生于掌跖部,皮损初起为针头大白点,逐渐扩大形成薄膜样的鱼鳞病,剥去鳞屑,其下为正常皮肤,无瘙痒。有一定的季节复发倾向。皮屑真菌检查阴性。
掌跖部慢性湿疹:足跖出现皮肤肥厚性斑片,表现粗糙,有脱屑、皲裂,皮损边缘常不明显,瘙痒明显。皮损一般双侧分布,有些可蔓延至掌跖侧缘。真菌检查阴性。
接触性皮炎:患者工作环境中存在可能的刺激物或变应原,皮损部位与接触致敏物部位一致,类似接触性皮炎,脱离致敏环境后皮损能得到改善。真菌检查阴性。
手足银屑病:一般累及双侧,掌跖部红斑、鳞屑。疾病发生过程中无明显水痘或脓疱,瘙痒可轻可重。常伴有头皮、肘部、胫前银屑病样皮疹及甲银屑病改变。皮屑真菌检查阴性。
治疗目标是清除病原菌,快速解除症状,防止复发。可采用外用药、口服药或二者联合的方案。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足癣的严重程度、合并疾病及患者依从性等因素。
轻症和早期的足癣可采取局部外涂药物的方法。目前常用的外用抗真菌药物有:
咪唑类:包括咪康唑、酮康唑、益康唑、克霉唑、联苯苄唑以及卢立康唑等。
其他类:吗啉类的阿莫罗芬、α-吡咯烷酮类的环吡酮胺、硫代氨基甲酸酯类的利拉萘酯。
中药:土槿皮等制剂。
治疗可分两步进行。首先可选用有剥脱作用的软膏(如5%水杨酸软膏、复方苯甲酸软膏等)外涂或中药浸泡,待增厚的角质剥脱后再使用抗真菌乳膏。如有皲裂,可加用尿素软膏等保湿剂。疗程至少4周。
口服抗真菌药能有效治疗足癣,具有疗程短、用药方便、不会遗漏病灶、患者依从性高、复发率低等优点。
针对以下六种情况,推荐使用口服抗真菌药:①受累面积较大;②角化增厚型皮损;③浸渍糜烂型;④顽固、多次复发者;⑤外用治疗依从性差、疗效欠佳者;⑥合并其他不利于足癣治愈的系统疾患(如免疫功能缺陷)等。
目前常用的口服抗真菌药为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国内外众多的临床研究所证实,但具体治疗请在医生的指导下处方用药,并监测疗效和安全性。
临床上对上述六种情况的患者,也常采用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但具体用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常用的方法是一种外用药和一种口服药的联合;也可选择两种抗真菌机制不同的外用药物相联合。
1.当足癣伴发癣菌疹时,在用抗真菌药治疗的同时,按照急性湿疹的治疗方法用药,如口服抗过敏药,在癣菌疹的部位涂含有糖皮质激素的外用制剂等。
2.伴发细菌感染时,应首先抗细菌治疗,选用敏感的抗菌素,待细菌感染控制后再行抗真菌治疗。
3.部分足癣可由念珠菌病或皮肤癣菌病以外的霉菌感染所致,也有部分病例存在多种真菌混合感染,治疗此类病例,建议选用广谱抗真菌药物,如咪康唑、酮康唑等。
4.瘙痒严重患者的处理方案:某些皮损炎症反应剧烈、瘙痒严重的足癣病例,局部联合用药建议:可先选用复方制剂(抗真菌药加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复方酮康唑乳膏等,应避免单一使用激素类外用药。)治疗1~2周,待炎症及瘙痒缓解后,需改换不含糖皮质激素的外用抗真菌药物完成后续治疗。
角化型足癣的早期症状比较的轻微对患者的影响较小,但若是久拖不治很容易造成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危害极大。
1.造成疾病传播:角化型足癣具有传染性,病患处的真菌容易传染到身体的其它的部位,可引起手癣、甲癣、股癣、体癣等疾病。也会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染给他人,导致他人患病。因此角化型足癣患者切记不要用手挠抓患处,不要与他人共用拖鞋、毛巾、洗脚盆等,避免交叉感染的情况。
2.影响生活质量:患有角化型足癣的患者会出现足部的脱皮、水痘、糜烂等的症状,影响足部的美观。角化型足癣会出现瘙痒的症状,当瘙痒严重时,还会影响睡眠质量。角化型足癣角化严重的,易受人体重压而产生皲裂,疼痛严重者影响正常行走。
3.诱发感染:角化型足癣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水疱破溃、糜烂等症状,细菌容易从这些皮肤破口进入体内,出现红肿、化脓、溢液、结痂,还会并发丹毒、蜂窝织炎等,引发全身发热、畏寒、发力等症状,甚至引起败血症而危及患者的生命。若是病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丹毒病情反复发作,久之会导致淋巴管阻塞的情况,患处的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粗糙、变硬等的症状,甚至进展为橡皮腿,进而影响患处肢体的功能。
4.合并过敏反应:角化型足癣患病时,皮肤癣菌病或其代谢产物作为抗原进入血循环,然后波及全身,导致其他部位出现速发型或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皮疹,称为癣菌疹。
角化型足癣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复发或再感染。
1.注意个人卫生:足部洗浴后及时擦干特别是趾间,避免长时间将足浸泡在水中;足底出汗多时可局部使用抑汗剂或如硝酸咪康唑散等抗真菌散剂保持足部清洁干燥。
2.穿透气性好的鞋袜,勤于更换烫洗晾晒鞋袜、必要时定期喷洒如硝酸咪康唑散等抗真菌散剂,保持鞋袜清洁干燥。
3.注意家庭环境卫生及浴池泳池、宿舍等场所公共卫生,不共用日常生活物品,如:拖鞋、毛巾、浴盆、指甲刀,不赤足行走等。
4.积极治疗自身的甲癣、体股癣等癣病(特别是甲癣),同时还需积极治疗家庭成员的癣病。宠物定期体检,发现癣病,及时治疗。
一眼识别水疱型足癣、汗疱疹、癣菌疹.澎湃新闻.2025-08-23
手足癣.重庆市人民医院.2025-08-23
香港脚(足癣).默沙东 诊疗手册.2025-08-23
足癣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上海市卫健委 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2025-08-23
Copyright © 1996-2025 DaHe Network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