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身(Head-body ratio),也称头身比,它是身高与头全高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头身比=身高/头全高。几头身代表身高为头全高的几倍。一般来说,成人的头身比例大致在六至八头身。头身比决定了人的整体比例,头越小,越显高。
公元前四世纪后半叶,列西普斯(Lisippos)提出“八头身比例法”,确立“人体最美的比例是头部为身高的八分之一”。由于种族、性别、年龄不同,头与躯干的比例会有所差异,通常有两大比例标准,即亚洲型7头高的成人人体比例和欧洲型8头高的成人人体比例。七头高比例关系是黄种人的最佳人体比例。还有一个身材比例较为少见,就是九头身,即头的长度跟身高的比例是1:9。NBA球员马努特·波尔、吉尼斯世界纪录最高身高保持者罗伯特·潘兴·瓦德罗都是九头身。此外,头身比会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变化。
头身比在漫画、摄影、人物设计、服装展示等领域均有应用。
头身也称头身比,计算公式为:头身比=身高/头全高。头身比是身高与头全高的比例,几头身代表身高为头全高的几倍。一般来说,成人的头身比例大致在六至八头身。头身比决定了人的整体比例,头越小,越显高。
九头身顾名思义,头的长度跟身高的比例是1:9。也就是说,如果将头的长度叠加起来九个,刚好等于身高,即为九头身。古希腊的雕像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比例,这也是公认的身体最美的比例。艺人吴佩慈、马努特·波尔(NBA最高球员之一,身高2.31米)、罗伯特·潘兴·瓦德罗(吉尼斯世界纪录最高身高保持者,身高2.72米)都是九头身。
科学上讲的头是指头颅,不包括下颌在内的结构,它的形态虽然仍然是椭圆形,却是横卧在颈上,而不是一般图片所见竖立在肩上。头长即头最大长(maximum head length/head length,g-op):眉间点(g)至枕后点(op)的直线距离。也就是眉间到枕骨突起(即后脑勺)的直线距离。画家所使用的“头长“指的是头全高。头长可用弯脚规测量。
头全高(total height of head):头部固定于眼耳平面时,自头顶点(v)至颏下点(gn)的直线在冠状面上的投影距离。用圆杆直脚规测量。测量者位于受试者的右侧。测量时注意圆杆直脚规的圆杆中轴应与眼耳平面垂直。受试者牙齿咬合。
容貌面高I(physiognomic facial length I/physiognomic facial height I,tr-gn)即容貌面长I:指发缘点(tr)至颏下点(gn)的直线距离。用直脚规或弯脚规测量。要求被测者牙齿咬合。仅对头发生长正常的个体进行测量,头顶无发际痕迹者不可测量。
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雕刻家波里克利特发现男性美的调和,创立了“七头身比例法”。公元前四世纪后半叶,列西普斯(Lisippos)推翻了这个比例准则,提出新的“八头身比例法”,确立“人体最美的比例是头部为身高的八分之一”,反映了时代风尚的变化。被认定是公元前二世纪“希腊风”时代作品的《米洛斯的维纳斯》,身长是头长的七点八倍多(全身长209厘米,头长26.7厘米),接近八个头长。到文艺复兴时期,列奥纳多·达·芬奇认定“八头身比例”是最美的。即8头身是公认的身体最美的比例。这种身高为8个头全高的比例,至今仍被看作是美的协调比例,当作完美体型的审度标准。
由于种族、性别、年龄不同,头与躯干的比例会有所差异,通常有两大比例标准,即亚洲型7头高的成人人体比例和欧洲型8头高的成人人体比例。七头高比例关系是黄种人的最佳人体比例。从十九世纪末起,不少西方学者对人体比例进行了科学的研究。最初是一八七一年,凯托莱通过对三十名青年男子的测量而得到的平均比例。一八九三年,美国的约翰·萨金特测定了二千多名二十岁的男女青年,根据其平均尺寸制成两个人形。里谢尔也用与萨金特同样的方法,制订了自已的人体比例标准。他规定男子平均型为七个半头长,男子英雄型为八个头长,女子平均为七个半头长。修托拉兹根据自己的研究,规定了八头身的西方女体美标准。日本人则根据本民族的人种特点,规定女性标准体形美为七点三个头长。在中国,虽然还没有人制订出中国人的体形美标准,但也有“立七坐五盘三半”之说。中国艺用解剖书籍则采用七到七个半头长的比例。而在时装领域里,作为服装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的人体分析,在比例上也随着时尚而变化。美国在一九六二年流行八个头长的比例,一九七二年流行十个头长的比例,一九八三年流行九个或九个半头长的比例。这种流行人体比例是由少数权威提出的。通常说的“九头身”,其实是“九脸身”(即身高/容貌面高)。
亚洲男性平均为7.18头身,亚洲女性平均为6.95头身;欧美男性平均为7.57头身,欧美女性平均为7.49头身。实际上,除欧洲部分地区外,在生活中很难找到8头身的人,一般人为7.5头身,而亚洲许多地区的人则只有7头身。亚洲人正常范围是全身为6~7.5个头长。若低于6个头长,则头身比较差。
人体各部分的比例从出生至成年有很大变化。童年时期头与身的比例约为1:4,表现为头大身小,下肢短上身长。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不断发育,下肢在全身的比例逐渐加大,至成年期头与身的比例大约为1:6.8左右。而当人到老年的时候,身高又会有所回落。老年人因骨质被吸收及脊柱生理弯曲加大等原因,面颅显得短小,头身比例略有加大的趋势。
软骨发育不全症性侏儒症是一种遗传性染色体异常的疾病,患者由于软骨发育不全导致骨胳发育障碍。其特点是“大人头,孩子身”。身高一般不超过1.4米,头身比例不相称,头相对大,前额突出,鼻根部平坦或凹陷如鞍。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在《第五次韩国人体维度调查结果》中,韩国20岁至30岁初的女性平均头身比为7.2,与20年前相比,表现出明显的体型变化。然而,从30岁中期开始,身高/头全高比例没有变化。
在《2015年第七次韩国人体维度调查项目》中,男性(n=3189)头身比均值为7.23,标准差为0.30,标准误为0.01;女性(n=3221)头身比均值为7.18,标准差为0.31,标准误为0.01。男女均值相差0.05,尽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22,p<0.00001),但效应量小(d=0.16)。
注:一般将d=0.2定义为小效应量,d=0.5为中效应量,d=0.8为大效应量。两性身材比例均值差异如图所示:肩臀比为大效应量,腿身比为中效应量,头身比为小效应量。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以《2015年第七次韩国人体维度调查项目》中的数据为例: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自:)
具体分析如下:以下样本相关系数显著性水平p均小于0.01,可代表总体相关系数。
(一)当自变量为身高时(单位:mm):
男性:头全高=0.0586×身高+137.63,r=0.37
女性:头全高=0.0828×身高+89.963,r=0.47
男性:头身比=0.0024×身高+3.0475,r=0.48
女性:头身比=0.0018×身高+4.2845,r=0.34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自:)
(二)当自变量为头全高时(单位:mm):
男性:身高=2.3586×头全高+1159.7,r=0.37
女性:身高=2.7036×头全高+988.84,r=0.47
男性:头身比=-0.0206×头全高+12.137,r=-0.64
女性:头身比=-0.0204×头全高+11.705,r=-0.67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自:)
(三)结论
1.根据回归系数(斜率)可知,身高每增加1cm,男性头全高增加0.0586cm,女性头全高增加0.828cm;男性头身比增加0.024,女性头身比增加0.018。其余类推。
2.根据回归系数可知,只有头全高与头身比呈负相关,其余皆为正相关。
3.根据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可知,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
①男性:头全高与头身比-0.64、身高与头身比0.48、身高与头全高0.37。
②女性:头全高与头身比-0.67、身高与头全高0.47、身高与头身比0.34。
因此,由头全高推测头身比误差最小;男性身高与头全高、女性身高与头身比的散点围绕回归线的离散程度最大。
4.当自变量与因变量位置互换时,相关系数r是不变的。
5.用回归方程由身高推测头全高、头身比,得出同身高段男性头全高更大、头身比更小。但是,用回归方程由头全高推测身高,却得出同头全高段男性更高、头身比更大。
注:当自变量与因变量位置互换时所得的回归方程不同。给定自变量的数值时,只能推算因变量的可能取值,不能逆推。
因此,所谓的“同等条件”,其实完全取决于如何干扰和限制抽取样本,使得抽取样本不具有代表性、遍历性,不能覆盖全体样本空间。既可以定义“同等条件”为“同身高段”,也可以定义为“同头全高段”,导致结论刚好相反。
不同的身材比例与身高相关性有所不同。如图所示,它们与身高的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头全高/身高、会阴高/身高、肩宽/身高、掌宽/身高(注:“会阴高/身高”与身高正相关,其余为负相关)。虽然身高越大,头全高倾向于越大;但相对于身高而言,头全高变化很小;因此,身高越大,头全高/身高比值倾向于越小。
人们通常以为腿身比是显高最重要的因素,其实不然。通过科学家用于测试观察者对人体的判断的图片,就会发现,即使是图片中三人腿身比一致,只有头的大小不一样,我们对他们身体的印象大为不同。我们不仅仅觉得最左侧的更高,也更壮实,而最右侧的几乎给人一种儿童一般的感觉,身体瘦弱。
综上所述,同身高前提下,头小比腿长更显高。
(1)2015年16-69岁韩国男性人体尺寸与身高的相关系数r从大到小依次为:会阴高与身高0.83、头全高与身高0.37、头围与身高0.28。因此,腿长通常个高、头大未必个高。
注:样本相关系数显著性水平p小于0.01,可代表总体相关系数。
(2)根据身材比例与身高的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可知,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头围/身高)×100与身高-0.71、(头全高/身高)×100与身高-0.48、(会阴高/身高)×100与身高0.25。因此,头身比例好通常个高、腿身比例好未必个高。
1.“手长减形态面高”推算头身比
以2015年16-69岁韩国女性数据为例,“手长减形态面高”与“身高除以头全高”(头身比)的关系为如下方程:
回归方程为——y=0.0097x+6.6002;r=0.26(弱相关)
注:样本相关系数显著性水平p小于0.01,可代表总体相关系数。
由于决定系数R2较小,拟合效果差。因此用“手长减形态面高”推算头身比误差较大。
2.“头全高减手长”推算头身比
以2015年16-69岁韩国女性数据为例,“头全高减手长”与“身高除以头全高”(头身比)的关系为如下方程:
回归方程为——y=-0.0217x+8.3275;r=0.77(强相关)
对比“手长减形态面高”推算头身比,用“头全高减手长”推算头身比误差相对较小。
人物的身材比例对刻画人物形态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提高人像素描水平。绘制人物时,身材比例对角色的精神面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高大挺拔的身材让人感觉积极正面,粗犷结实的身材可能给人以凶狠的感觉,苗条优雅的身材则会让人留下美丽的印象。人物身材的比例通常用头的大小作为标准单位来衡量,这种方法叫作“头身比例法”。通常标准成年人的身材为七头半,以此为标准来推算各个年龄段人物的身体比例。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尽管所刻画的人物姿势各异,但也可以用头身比例法来把握人物头部所占的比例。成年人在保持标准站姿时,头身比为7.5;保持坐姿时,可将头与画面中身体部分的视觉比例设定为5;保持蹲姿或盘腿坐时,可将头与画面中身体部分的比例定在3.5~4为宜。
在时装秀、选美比赛中,“八头身”“九头身”的头身比往往备受推崇。T台模特的头身比例相对普通人要更优越,通常模特的头部较小,肩部较宽,能达到8.5头身甚至少数是9头身的比例。在服装设计效果图的绘制中一般采用8.5或9头身比例,少部分人会绘制7.5~8头身的写实风格效果图,以及早年较为流行的10~11头身夸张比例的服装设计效果图。服装设计效果图的模特比例通常是8.5~9头身,因为设计师需要打造的是理想比例的时尚造型。
拍摄人像时使用广角镜头,利用广角镜头的夸张作用,从上往下俯拍能够在视觉上让人的让头身比变小,即头部显得很大,而身子显得很小,使照片获得一种喜剧的效果。但是如果使用广角镜头从下往上仰拍人像,则可以使人物的腿部显得很长,使身材的比例相对更好,即头身比变大,也让个子相对比较矮的人显得较高。
在漫画人物中既有头部较小的漂亮角色,也有头部较大的Q版角色。将头长纵向叠加起来构成身高,即为“头身”。身材匀称的角色.其腰和胯的位置、手臂的长度、腿的长度等都要以“头长”为基准进行勾画。身高较高(8头身、9头身等)的角色头较小,适用于表现成年人。身高较低(4-6头身)的角色头较大,适用于表现儿童。
在动漫中,Q版角色造型风格一直是运用最多的一种造型风格。这种变形方式,又称SD(即:super-deformed)版。Q版的角色造型会给人容易亲近的感觉。Q版角色概念设计的要点在于控制头身比例关系的变化,体现出大头短身的形体特征。其形象可爱、大方、新颖、有朝气,其典型特点就是头身比较为夸张,有4头身到1头身的比例。通常一般Q版角色的头身比例关系在2~4头身。由于受到观众年龄群的影响与限制,Q版角色造型的头身比例通常会在三头身以内。例如中国的动画电视作品《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第一部》,日本东京动漫展览会电视作品《蜡笔小新》以及美国动画作品《飞天小女警》,《哆啦A梦》的野比大雄等等,角色形象较接近小孩子的感觉。2头身的Q版角色是其中最可爱的,最Q的头身比例关系。但2头身头部过大,身体过短,很多动作的表现受到局限。像哆啦A梦(小叮当)就是2头身。4头身的Q版角色则属于折中的选择,既能够表现出相较于写实更生动可爱的角色,又能够比2头身的Q版角色在动作衣着上有更多的表现空间。一头身的Q版漫画人物身体已基本省略,所有的情绪都是由面部表情来传达。人物没有身体表现,没有肢体语言,通过面部表达情绪。
动漫作品中,头身比例为五头身的角色造型受到年龄略大一些青少年观众的青睐,例如日本东京动漫展览会作品《七龙珠》等。相对于之前提到的三头身的角色造型而言,五头身的角色造型结构变化丰富。
Head-body ratio as a visual cue for stature in peopleand sculptural art.georgemather.2025-09-08
为什么人人都爱维密大长腿?.中国新闻周刊.2025-09-11
九头身.凤凰时尚.2025-09-11
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5-09-02
人体寸法データベース 1991-92-寸法項目一覧.人工知能研究センター.2025-09-02
AIST人体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7-98.人工知能研究センター .2025-09-02
목차.sizekorea.2025-09-08
5차 한국인 인체치수 조사사업 결과.sizekorea.2025-09-08
2015년 한국인인체치수조사사업 최종보고서 및 측정데이터.sizekorea.2025-09-08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国家统计局.2025-09-08
Copyright © 1996-2025 DaHe Network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