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城湖

6
1
收藏
分享

团城湖(英文名:the Tuancheng Lake)位于北京市颐和园昆明湖西堤西侧,泛称“西南湖”,因湖心岛上曾有一座池形建筑而俗称团城湖。团城湖的原名为“圆城湖”,始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约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建成,是北京城的水源地,属一级水源保护区。

20世纪60年代,京密引水渠建成后,将密云水库的水引入团城湖,再分流至北京城区,其日供水约120万立方米,占据全市城区日供水量的一半以上,即北京城区约有65%的居民饮用团城湖的水。1994年以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终点曾确定在北京玉渊潭公园,后经有关部门多次进行现场考察和研究,最终将终点北移4公里,调整至颐和园团城湖。因团城湖的蓄水量有限,2012年在颐和园以南兴建团城湖调节池,与原湖又水道相通,亦泛称团城湖,调蓄库容达到1.27×106立方米。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团城湖实现密云水库和南水两大水源的连通,采取联合调蓄的方式,为北京市最大供水枢纽。

团城湖调节池是南水北调工程北京市内配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北京市水资源的联合调度,提高供水保证率具有重要意义,团城湖工程是对南水北调来水和密云水库来水进行切换的枢纽。

命名

团城湖位于颐和园昆明湖西堤西侧,泛称“西南湖”,古时称“治镜阁”,因湖心岛上曾有一座池形建筑而俗称团城湖。据《颐和园史话》记载,因团城湖呈圆形,俗称圆城,其所处的水域被称为圆城湖,湖心岛被称为圆城岛。清宫档案有关颐和园(颐和园)施工中的阶段性汇报中有“圆城”的字样,但不知从何时开始,圆城被讹称成了团城,圆城湖也被讹称为团城湖。

从“治镜”二字寓意上说,“治”乃政治、治理之意;而“镜”有明鉴、明察之意,合在一起便为“明察政治”之寓意,可以说爱新觉罗·弘历以“治镜”二字命名这座独具匠心的建筑,是以此表达自己的治国理念和为君之道。

历史沿革

历史记载

团城湖史称“治镜阁”,《日下旧闻考》中记为“圆城”:“畅观堂西北湖中为圆城,为门四,其上为治镜阁”。据《颐和园史话》载:治镜阁上层为佛殿,供奉铜无量寿佛。城堡共有内、外两重圆形城墙,外城直径59米,设东、南、西、北四门,各城门上方分别嵌有乾隆皇帝御题的四字石额:“秀引湖光”、“豳风图画”、“清含泉韵”和“蓬岛烟霞”。城墙顶部四面分别建有一座观景敞亭,四座观景亭之间有六十间游廊连成一圈,四门外湖畔各建有一座临水码头。内重城墙直径为35米,四面与外重城墙相对也建有城门四座,门上石额也为爱新觉罗·弘历御书,南为“南华秋水”,北为“北苑春山”,东为“辉朗东瀛”,西为“爽凝西岭”。内外两重城墙之间引湖水分隔,内外城门之间架四座石桥相连。内城顶部还建有一座三层的十字形楼阁,从下至上分别悬挂乾隆书写的“仰观俯察”、“得沧州市趣”和“治镜阁”三方匾额,楼阁四面各建一座二柱三楼的牌楼,南面东西两侧则对称建两座四方攒尖观景方亭。

有关治镜阁的毁坏,《颐和园志》中有明确记述:“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焚烧颐和园时,治镜阁因四面临水,且远离万寿山主体建筑群而幸免于难。然而,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修建颐和园资金短缺,不得不拆下治镜阁的砖石木材营造万寿山上庞大的宫殿,于是岛屿荒芜,原建筑仅存基址至今。”

历史发展

团城湖始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约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建成,是一组圆形城堡式的高大建筑。20世纪60年代京密引水渠建成后,引密云水库来水入团城湖,然后分流到城区,其日供水约1.20×106立方米,占据全市城区日供水量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说北京城区约65%的居民都在饮用团城湖的水,是北京市区主要水源地。1994年以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终点曾确定在北京玉渊潭公园,后经有关部门多次进行现场考察和研究,最终将终点北移4公里,调整至颐和园团城湖。团城湖一直是北京市水源和供水的重要枢纽,居高临下,利于水质的保护,且这里为京密引水渠的终点,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终点设在这里,两大水源汇集合一,更有助于城市供水安全。

2008年和2010年,因野泳者破坏水源地的行为,北京市水务局会同有关部门围绕团城湖修建了防护网,然而防护网屡遭破坏,缺口层出不穷,管理人员修补的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2011年年底团城湖周边防护网被加高加固后,依然遭到千斤顶的破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终点确定在团城湖后,其蓄水量便有限了。为此,2012年10月在团城湖南侧,即颐和园南墙外又破土开挖了一处湖泊。因其北临团城湖,且有水道与之相通,故名“团城湖调节池”,也泛称“团城湖”,调蓄库容1.27×106立方米。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团城湖实现密云水库和南水两大水源的连通,采取联合调蓄的方式,为北京市最大供水枢纽,故有“京城大水缸”之称。

地理环境

团城湖地处北京市区西北部,位于颐和园昆明湖西堤西侧。

主要景点

团城湖京密引水渠

团城湖是京密引水渠的终点,也是京西水源地,肩负着向田村山水厂和城子水厂供水的职责。团城湖是北京城的水源地,属一级水源保护区。20世纪60年代京密引水渠建成后,将密云水库的水引入团城湖,然后分流到城区,其日供水约120万立方米,占据全市城区日供水量的一半以上。

团城湖调节池

团城湖调节池于2014年6月建成,平均水深5米,水面面积33万平方米。由进水闸、调节池、分水口和管理设施4部分组成,调蓄容积127万立方米,最大储水容量166万立方米,相当于3个团城湖的调蓄量。团城湖调节池东北侧设置环线分水口及水质化验室、办公用房、加氯投加间等设施,主要承担向第九水厂、第八水厂和东水西调沿线水厂的供水任务,设计分水流量每秒28.3立方米;西北侧设置燕化田村分水口及水质化验室、办公用房、加氯投加间等设施,主要承担田村水厂的供水任务,设计流量为每秒6立方米。在正常供水条件下,分水口闸门全开,以满足供水要求。当调节池停止供水时,关闭分水口闸门。

生态环境

自团城湖调节池2014年年底调入长江水后,水质一直维持在二级。为了保护水源,管理处多措并举,通过封闭园区、病虫害物理防治等手段持续改善园区生态环境,由于水质环境都很“亲鸟”,一年四季都有鸟类落脚。

价值意义

团城湖调节池是南水北调工程北京市内配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北京市水资源的联合调度,提高供水保证率具有重要意义,团城湖工程是对南水北调来水和密云水库来水进行切换的枢纽。

相关建筑

南水北调团城湖明渠纪念广场是为纪念南水北调工程而设立,因团城湖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终点站,2014年于团城湖设立了该纪念广场。

相关事件

2025年8月,有网友发布了“颐和园内团城湖旁高大围栏换成低矮围栏”的短视频。视频中,原来高大的围栏不见了,新换的绿色围栏不高,成人站在湖边,观景视线完全不会被障碍物遮挡。对于围栏降低高度一事,北京市京密引水管理处温泉管理所工作人员郑瀚表示,管理处开展了颐和园内团城湖部分围栏改造工程,将团城湖南闸小桥、北闸小桥以及中堤闸两侧围栏进行拆除,将约3米高的高大围栏改建成约1.2米高的低矮铝合金栏杆,并在部分栏杆外侧架设悬挑式防坠网,防止杂物坠入水源保护区。此次改造共涉及3处桥区,围栏更换长度共计近140米。颐和园内环团城湖所有桥区都已开放给市民观景,可以看到湖区全貌。

参考资料

..2024-03-2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终点为何定在颐和园团城湖.鹤壁日报.2024-03-29

团城湖.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3-29

南水北调团城湖明渠纪念广场 .北京市人民政府.2025-08-26

2024年2月重点湖泊水质状况.北京市生态环境局.2024-03-29

北京团城湖本称“圆城湖”湖中“圆城”曾是水中哨卡.中国新闻网.2024-03-29

「碧水情深·重走调水路」北京居民生活用水超七成来自丹江口水库.百家号.2024-03-29

水资源与环境学院2018年秋游.水资源与环境学院.2025-08-26

颐和园团城湖扩容3倍迎长江水 65%居民饮此湖水.搜狐网.2024-03-29

揭秘:南水北调终点为何选定颐和园团城湖.北京环境科学学会.2025-08-27

被救秋沙鸭 放生后一“跃”百米 团城湖调节池环境“亲鸟” .北京晨报.2025-08-26

3米高围栏变成1.2米矮栏杆 市民游客赏景拍鸟更方便 颐和园团城湖围栏降高获赞.北京市人民政府.2025-08-26

评论 1
User avatar
重生62687
谢谢博主主的分享,期待更多精彩的比赛情报!
回复

Copyright © 1996-2025 DaHe Network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13984号

抖运营雅思百科